中文名稱 | 英文縮寫 | 參考值范圍 | 單位 | 臨床應用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葉酸 | FA | 4.5~20.7 | Nmol/L | 巨幼細胞性貧血,遺傳性葉酸代謝缺陷,葉酸缺乏 |
維生素B12 | VitB12 | 24.31~161.7 | pg/ml | VitB12降低:惡性貧血,巨幼細胞性貧血,化療放療術后。VitB12升高:骨髓增值性疾病包括增生性貧血,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,真性紅細胞增多癥,各類肝病及肝硬化 |
血清鐵蛋白 | SF | 男30~400女15~150 | μg/L | 缺鐵性貧血,再生障礙性貧血,非霍奇金氏病 |
葉酸缺乏可以導致營養性和巨細胞性貧血。這種缺乏可能是由于飲食中缺乏新鮮水果、蔬菜及富含葉酸的成分,也可能是由于慢性酒精中毒、藥物成癮、年齡過大及生活貧困等原因引起。另外,孕婦在孕期中缺乏葉酸會導致胎兒神經管畸形。飲食中缺乏及代謝與吸收異常是引起男性葉酸缺乏的主要原因。
葉酸對于人體正常代謝、DNA的合成及紅細胞的再生具有重要意義。長期缺乏葉酸而不經治療會造成巨細胞性貧血。所以在臨床上檢測葉酸及VB12的水平對于鑒別貧血類型具有重要意義。
巨細胞性及營養性貧血可以由缺乏維生素B12引起。這種缺乏可能是由于飲食中缺乏肉類、菌類等成分;或是慢性灑精中毒;功能性及器質性消化/吸收功能障礙(易開形成惡性貧血)等原因引起的。由于胰腺疾病、胃萎縮、胃切除、小腸疾病小腸中缺乏VB12結合蛋白及產生抗結合蛋白抗體等原因是造成消化/吸收功能障礙以致VB12缺乏的主要原因。
VB12對于人體正常代謝,DNA的合成及紅細胞的再生具有重要意義。未經治療的VB12缺乏會造成巨細胞貧血。因此,臨床上可以通過檢測VB12的水平鑒別貧血類型。
鐵蛋白是一種高分子物質,其分子量為440KD(依賴于鐵的含量不同而不同)。它包括一個含有24個亞基的蛋白質外殼及一個鐵離子內核(在肝臟及脾臟中鐵離子含量大約為2500個)。
當鐵蛋白在儲存器官的細胞中含量過多時,它傾向于在溶酶體中形成半胱氨酸含鐵血黃素。
通過等電位聚焦可以將之區分為20余種同型鐵蛋白。這種不均一性是由于其含有的酸性的H亞基和微堿性的L亞基造成的。堿性的鐵蛋白主要承擔長期儲存鐵的作用,主要分布在肝臟、脾臟及骨髓中。酸性鐵蛋白主要存在與心肌、胎盤及腫瘤組織中。它的含鐵量很低。其功能很可能于在不同合成過程中的鐵的轉動有關,檢測鐵蛋白是評估鐵代謝的重要指標。作為體內鐵儲存量標志,檢測鐵蛋白可以指導一些良性疾病的治療。紅細胞內皮吞噬系統中缺乏鐵,檢測鐵蛋白可以早期發現。
當鐵蛋白濃度過高,并且排除分布異常,說明體內負載過重,可見于以下的腫瘤:急性白血病、何杰金氏淋巴瘤、肺癌、腸癌、肝癌及前列腺癌中。
另外,已經發現高于400ng/ml的鐵蛋白對于診斷肝轉移癌具有重要意義。
掃描此二維碼關注我們